石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怎么写-江苏远东石材产业园有限公司

Website Home

一、全县家庭农场发展基本情况按照有关家庭农场的基本条件,根据农业、林业、水务、畜牧以及工商等部门的统计,我县现有家庭农(林)场13941个,其中种植业13922个,种养结合2个,畜牧养殖场16个,水产养殖场1个。

全县家庭农场劳动力总数71541人,其中家庭成员41970人,常年雇工29571人;

加入或领办农民合作组织的有20家,除了个别家庭林场因列入工程造林享受过国家政策补助外,其他均未享受过专项政策扶持补助。

现阶段我县家庭农场呈现以下特点:1、主要以家庭林场为主?

我县林业资源丰富,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家庭林场发展迅速,家庭农场呈现以家庭林场为主的特点,家庭林场比例占到总数98%;

2、发展不规范!

根据摸底调查,我县家庭农(林)场数量达13941个,但由于家庭农场属新生事物,缺乏统一认定标准和办法,除了34个家庭林场拟注册,其余所有家庭农场尚无工商注册意识,而且大部分家庭农(林)场账务核算不规范,未进行详细的财务收支记录,只算大帐,不记小账,没有进行成本核算,效益分析。

3、家庭经营规模较小。

目前,全县家庭农(林)场经营总面积约52万亩,但以小型家庭农(林)场规模为主;

其中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下的8773个,占了总数的63%,50;

100亩的5042个,100亩。

500亩的91个,500-1000亩的19个,1000亩以上的16个,规模化经营趋势不明显。

4、农场用地来源于土地流转。

家庭农(林)场的土地来源主要是承包或租赁镇村组集体林地或私人林地以及荒山荒地造林,承包期限为10至50年不等;

5、从业人员具备一定技术经验。

农场业主都是村里懂技术、善管理的能人,个别为村组干部或长期从事木材经营的老板!

个别农场业主办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厂,农场主均有一定资金实力,经验丰富,比较熟悉农业政策,能够非常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和市场前景。

二、当前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1、产品效益较低。

农(林)场总体效益较低,总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有13907个,10-50万元的有27个,50万元以上的仅有7个!

我县家庭林场产品大部分属于初级产品,原木、原竹或部分加工半成品,有面积无规模、有数量无效益、无特色无品牌,很难形成产业规模,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

2、经营管理水平待提高!

目前,我县家庭农(林)场主大多是农村的种田能手、村组干部等,他们尽管在农村中素质相对较高,具备一定经营管理水平,但就多数家庭农场经营者而言,他们与现代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对农场的经营管理大多停留在传统经验阶段,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

3、土地流转难以形成规模;

我县属于典型山区县,土地细碎化情况较为严重,加上农民的惜地意识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得家庭农场实现规模经营的最大难题是不能流转到大面积连片的耕地,造成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较低,土地生产效率较低!

4、融资难,投入能力不足。

家庭农(林)场属于一家一户的小型生产,资金积累少,加之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以及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家庭农场大多缺乏贷款抵押,融资难。

现有政策不明确,扶持力度不够,进而制约了家庭农场规模的扩大以及集约化水平的提高。

三、对策建议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明确主体资格,加大宣传力度。

一是在尽快明确家庭农(林)场的概念、内涵、注册登记等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逐步把家庭农场扶持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

二是各地在制定家庭农(林)场认定标准时,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行业的性质,进行不同标准界定,把经营规模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三是规范管理;

在明确认定、注册制度后,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政策进行管理,协调相关部门,确定专门机构及专(兼)职人员负责家庭农(林)场的管理工作。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

家庭农(林)场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生事物,也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群众真正认识什么是家庭农场,积极主动发展这一新生事物。

2、推进产权改革,完善制度保障。

一是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推进农地产权制度创新,让农户拥有完全而有保障的土地租赁权、入股权、抵押权和继承权?

二是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和服务平台,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要求;

三是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贷款担保制度和农业保险制度。

3、推进技术普及,提升科技水平!

一是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家庭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

二是加强土地整理力度,打造集中连片耕地,改造中低产田,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规模经营奠定基础。

三是研发方便于山地间运输、价格低、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易、便于田间作业等特点的小型或微型农机产品,普及机械化操作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坚持企业引领,创新经营模式!

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

企业+基地+家庭农(林)场。

等产业组织模式,创建市场中介组织,探索建设各类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副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建设?

创新发展独立经营、合作制、公司制等新型家庭农场经营形式,实现家庭农(林)场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升家庭农(林)场的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生产?

5、完善扶持政策,保障公共服务!

家庭农(林)场作为新兴事物,必须加强扶持和引导!

在财政扶持中,要完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将家庭农场纳入奖补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在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土地流转、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奖补。

加强技术服务,定期下乡开展家庭农场的技术指导,农技推广项目向家庭农场倾斜;

设立信息服务机构,为家庭农(林)场提供市场销售等信息;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西吉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种植马铃薯120万亩?

牛、羊、猪、禽存栏7074万头,出栏6775万头,肉类总产量11万吨,优质牧草留床面积7615万亩,实现牧业总产值21亿元。

设施农业及西芹总产值21679万元;

新建拱棚14598亩,维修日光温室224座,设施农业投入生产17265亩;

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9797亩,其中:拱棚37397亩,日光温室2400亩。

完成旱作节水农业覆膜保墒面积1633万亩。

马铃薯总产在180万吨以上,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5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木业总产值3.6亿元,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350元以上。

西芹实现总产14万吨,西芹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农民人均西芹产业纯收入达到180元。

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保墒面积23.8万亩,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4.4亿元。

同时,大力实施?

科教兴农!

战略,建成自治区级现在农业示范基地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个,农牧业科技示范点40多个,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9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

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3个,生产单位21个,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

全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2家,绿色产品产品数2个,绿色产品产量达到5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西吉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论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马铃薯支柱产业的问题:一是加工不足(原料不足)?

老百姓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执法单位执法不严,导致马铃薯的偷盗情况越来越严重?

二是由于品种的落后、老百姓种薯的选用认识不足。

三是马铃薯没有统一包装,只能卖原材料,导致价格不如区外?

四是马铃薯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老百姓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到位。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

由于西吉县的龙头企业基本上都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加上政府财力困难,无力投入大量资金扶持,使龙头企业发展很不景气,信誉度不高,很难得到农户或农民的大力支持,反过来与产业基地、农户关联度底,对农户和农民的带动力不是很强。

农村剩余劳动力依托产业化发展,实现就地转移的空间不大,容纳人数不多!

从企业销售收入上来看,西吉县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的仅有4家,其余的都比较少,缺少规模大、效益好、品牌响、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聚集群。

2.区域化布局不均衡,基地建设规模扩大比较困难?

产业总体上分布不均衡,对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建设有很大的局限性。

就拿马铃薯来说,尽管走向了国内、国际市场,首先高品质的产品数量如果满足不了外商的需求,创汇增收的前景也就不会很乐观。

另外,西吉县农业特色产业优势目前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尤其是西芹、胡萝卜、小秋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的扶持种植、加工转化前景没有拓宽?

3.农业产业链条延伸难,农产品转化增值率低;

产业链条的长短,决定着农产品转化增值的大小;

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仍然停留在原料销售上,只有一个"。

链条节"

,即使加工,也只是简单的初级加工或粗加工,农产品附加值低,加之生产上是家庭式分散经营,流通上是各自为政、小打小闹式营销,以致农业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形成产业。

三、改进措施必须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品牌优势,走"?

农业稳县"!

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优、调特、调名、调强为突破口,以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咯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

进一步巩固马铃薯产业,提升草畜产业,培植西芹等特色优势产业!

扶优扶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突破加工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努力把西吉建成绿色农业经济强县,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1.在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上,解放传统思想观念,跳出农业抓农业。

要以抓企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

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作为整体来抓,从项目选择到论证、决策,从业主确定到招商引资,从经营机制到项目管理,从市场营销到品牌确立,都进行项目化运作。

从原料基地生产到农产品加工,从产品开发到市场策划都按企业化模式运行。

从组织贩运到流通销售都按市场化模式营销?

特别要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聚集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构建成新型农村农业产业体系?

2.在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上,突出区域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构建大农业、大产业。

要引导农户间相互联合,整合资源,实行大户联动发展,将产业办出规模?

特别是乡镇要加强区域间横向协作,消除自我封闭,共同规划发展适宜本乡镇、本区域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确定之后,用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集中生产要素,重点突破,形成规模,凸显特色!

3.在农业产业发展措施上,加快以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为主的各项改革,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条件?

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是建立良性土地流转机制;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重点要强化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按照";

依法、自愿、有偿"。

的原则,鼓励农户之间,外出务工,经商农民之间采取招商租赁、承包权转让等自由流转土地,采取政府扶资、培养技术;

联片经营等形式,使土地向大户集中、向能人集中、向农业企业集中,实现土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要组织引导滞留在土地上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上的农民,以城镇化来促进农业产业化。

4.在农业产业发展经营上,重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龙头企业,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

要立足优势资源和地方特色,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结合,积极发展种植、畜种繁殖等科技型龙头企业;

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现有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兼并、联合,整合资源,优化结构!

鼓励工商企业兴办农业企业?

总之,要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群体,增强市场开拓和辐射带动能力。

5.在农业产业发展流通上,着力建设以农村市场为主的流通平台,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

要结合城镇建设和乡镇主导产业定位,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和功能,尽快启动区域主导产业交易市场,专业市场以及大型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设,并将其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规划、同建设,使城镇化、市场化同步发展!

此外,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择优扶优,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

6.在农业产业发展指导上,切实转变行政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政府对农业产业的指导服务要从以前包打包唱的行政命令转移到宏观指导、制定规划、政策扶持、培育市场,调节利益上来,走"?

企业面向市场一一政府扶持企业一一企业组织生产"?

的路子,由企业自行规划产业基地规模、开展扶术指导,回收产品、开拓市畅政府只研究扶持、投入等政策,培植社会化服务体系,调解公司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以及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

督促企业提高履约率,促进农户与企业从一般的买卖关系变成利益共同体,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利益,而且还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逐步建立企业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的"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